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文版 >> 行业要闻 >> 媒体报道
法制日报:浙江在看守所检察院法院设立271个法律援助工作站 值班律师法律帮助近7万人次
日期:2017-09-11    阅读:2,418次

   

   □本报记者 王春 本报通讯员 汤宇洁

  一次耳蜗移植手术,4岁女孩小雪成了植物人,律师朱永健历时4年,终于帮助她获得应有的赔偿。

  这是发生在浙江省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的一个感人故事。在浙江,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看守所、检察院、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值班律师身上发生。

  《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从浙江省司法厅获悉,浙江法律援助机构设立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89个,设立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103个,设立检察院法律援助工作站79个。

  浙江省司法厅厅长马柏伟介绍说,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衔接配合机制,健全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从2012年开始,浙江省司法厅先后会同省级司法部门出台三个规范性文件,要求在全省看守所、法院、检察院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明确工作站建设、管理及主要职责。截至目前,全省看守所、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已实现全覆盖,累计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近7万人次。

   提供及时到位法律帮助

  2005年,杭州市余杭区看守所设立浙江省首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派驻律师值班。

  经过十多年发展,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已从覆盖杭州,走向浙江省全覆盖,除了机构人员变化,还有职能的重大转变。

  杭州市司法局局长吴声华透露,2014年6月,杭州被确定为部署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18个试点城市之一,为杭州加快推进和规范看守所、法院、检察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建立值班律师制度,推进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充分保障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

  2015年5月22日,杭州市看守所刑事速裁案件在押人员首次申请提供法律帮助。各部门迅速协调开出会见介绍信,王巍、朱小波两名律师接到指派后火速赶赴看守所。见到免费的法律援助律师时,早已过了下班时间,这名在押人员又惊喜又意外地说:“真没想到这么快,谢谢!”

  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董民红告诉记者,值班律师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除负责法律咨询、转交法律援助申请等工作外,还要为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他们自愿认罪认罚的情况下,提供法律咨询、程序选择、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等法律帮助。

  及时到位的法律帮助,依托于顺畅的衔接机制。杭州市西湖区法律援助中心主动与检察院和看守所就值班律师的会见权利、会见手续、认罪认罚从宽试点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简化会见手续,赋予值班律师单独会见的权利。

  目前,杭州市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已为认罪认罚案件提供法律帮助近1500件,接待法律咨询22156次,转交法律援助申请1274件。

   发挥引导减压监督作用

    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法律援助工作站里,每天都能看到值班律师忙碌的身影。

  对于值班律师的职责,值班律师陈芳芳有着独到的体会。她认为,要真正帮助犯罪嫌疑人,就要让嫌疑人坦然面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因认罪认罚而获轻判。

  陈芳芳回忆说:“我被指派为一起涉嫌贩毒案件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在公安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均不认罪。一审开庭前,我与他会面,起初他还是不认罪,我向他抛出三个问题让他自圆其说,如果圆不了,就认罪,争取获得轻判。”

  再次会见时,正如陈芳芳所期望的那样,他痛哭着说:“陈律师,感谢你帮我,我想了很久,发现自己真圆不了,我心甘情愿认罪。”

   提高门槛创新值班模式

  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库,是值班律师制度良性运行的前提和保障。

  浙江省司法厅副巡视员、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伟强介绍说,尽管值班律师队伍不断壮大,但为了保证援助质量,浙江在推进值班律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上,提高了律师准入门槛,加大了对律师的业务培训。

  在值班律师的准入资格要求上,杭州规定由原来的必须执业两年以上改为3年以上,并且要承办刑事案件10件以上。

  此外,杭州探索多样化值班律师模式,采取常驻值班或者提前预约等方式,优化管理。如在案件数量大、律师资源丰富的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看守所,采取常驻值班模式,每天有一名值班律师进驻;在富阳、桐庐等看守所,采取预约制度,既保证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也节约了律师资源。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方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