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全国律协律师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2012年工作会议在全国律协会议室举行。全国律协会长王俊峰、副会长蒋敏、秘书长周院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出席本次会议的律师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有:朱洪超、马国华、章靖忠、栾少湖、张晓维、李庆、刘峰、孙文俊、姜丛华、吴晨尧、曹志龙、严锡忠、陈克宁、王玉亮、张庆、吴有明。现将律师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2012年工作会议情况综述如下:
一
王俊峰会长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律师行业发展面临转型期的诸多问题,律师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要站在新起点,开拓新思维,推出新举措;要引导律师行业认清国家和社会发展大局,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方向和业务方向;要厘清律师行业职能定位、角色定位和职业精神。律师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既要开展宏观战略研究工作,也要研究具体问题,集中反映律师行业现状和困境,反映律师诉求、行业诉求,达成行业共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分管律师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的蒋敏副会长在讲话中指出,律师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要制订律师行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探讨律师行业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本次会议将研究制订本届律师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工作规划和2012年工作计划。
周院生秘书长在6日召开的预备会议上讲话指出,律师行业需要一个研究机构对行业发展从宏观层面进行研究,对制度设计进行研究,以往战略委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成果转化不够。今后,战略委要进一步加强对关系律师事业发展的宏观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的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我国律师事业经过三十年发展,到今天面临着很多难题,面临着四个方面的转型:一是律师职业发展的转型。我们现在已经明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这是对律师的政治定位。如何形成一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相适应的律师工作体制、机制,很多问题还需要研究。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法律服务业做了专门规定,会计行业提出了从审计向咨询转型,律师行业怎么转型?中办发2010(30)号文件提出,要选拔优秀律师担任法官、检察官,在实践中如何建立选拔机制,使之常态化?二是业务转型。当前律师业务发展滞后于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创新,涉外业务更是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不相称,市场上受欢迎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也很缺乏,这些预示着律师业务需要有大的转型;三是律师事务所的转型。以往对律师研究的多,对律师事务所研究的少,律师事务所在类型上、在规范管理以及分配制度上都值得深入研究,尤其对个人所、中小型所的管理应加强研究;四是律师队伍发展的转型。目前律师队伍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不是量的提高,而是质的提高,现在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缺乏,例如能办理WTO案件的律师几乎没有,精通刑事业务的人才也缺乏,是否应当考虑刑事律师职业化的问题?还有,如何建立律师事务所的评价机制也需要研究,律师没有公权力,必须靠诚信维生,需要建立一个评价机制。
二
在工作会议上,朱洪超主任回顾了全国律协律师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向委员们们介绍了历届律师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的工作成果,对存在的问题也做了归纳,指出以往战略委对课题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的研究不够;与各地律协战略委的联系、互动、合作还不够;研究成果的宣传力度、广度不够,成果转化不够等。本届将力求克服这些不足。
参会委员根据协会领导讲话精神和律师业发展现状,对本届战略委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建议,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对律师教育培训体系的完善进行研究;对刑事案件辩护率和有效率做调查研究;对如何制约公权力,推进法制政府建设,防止公权力滥用进行研究;就如何解决律师职业的出口问题,即从律师中遴选法官、检察官及进入其他政府部门等问题进行研究;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管理,研究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对社会组织管理职能不能发挥,政策不配套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制定中国律师的专业操守;对律师事务所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对律师的税收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经讨论,最后确定了本届律师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的五个方面研究课题和三项工作建议。五个研究课题是:1、撰写2012年度中国律师行业发展报告,总结与展示行业发展的成果,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做归纳;2、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配合社会管理的创新,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管理的研究,探讨律师行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3、探讨律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定位、价值和作用,对律师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扮演的角色,律师与其他职业的转换等问题做深层次研究;4、律师职业化研究,针对以往只注重律师职业的专业化倾向,需要对律师的职业化加强研究,才能更全面地审视律师职业的全貌,这对律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5、律师业十二五规划研究。三项建议是:1、关于撰写刑事辩护率年度调查报告的建议;2、关于解决律师税收问题的建议;3、关于开展对律师事务所建设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