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正式启动,这项活动由司法部、团中央联合发起,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在这个活动的号召下,8年来,39名(44人次)安徽律师奔赴中西部偏远地区、高海拔高寒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无偿提供法律援助,他们以自己的艰辛工作、卓越成绩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7月11日,省司法厅举行安徽省2017年“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座谈会,欢迎11位载誉归来的“1+1”安徽志愿英雄,同时,也为新一批踏上法律援助服务祖国边疆征程的10位安徽律师送行。
今天,为您讲述安徽志愿律师的故事。
陈贤曹旭:行走在高原上的律师伉俪
2014年7月,作为安徽省首位援藏女律师,陈贤放弃优越舒适的生活,来到海拔30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工作。一年中,她克服生活、语言、地理环境等诸多困难,把法治精神带到雪山,把正义种子播在藏族群众心中。志愿服务期间,她进学校、进寺庙、进社区、进牧区开展法治宣传近40次,发放宣传资料1700多份,办结了58起案件,为当事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称赞,并被授予西藏“法律援助群众满意律师”称号。
2015年春天,在西藏的法律援助尚未结束之时,陈贤就再次向司法部递交申请,想要继续留在高原。司法部考虑陈贤的身体状况,把她派往内蒙古开展法律援助。与2014年的孤身一人不同,她的丈夫曹旭在妻子的感染和动员下,也放弃了可观的收入和稳定的律所工作,决定和陈贤一起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用自己的努力为边疆地区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陈贤和曹旭同在内蒙古从事法律援助工作,但是他们分配的地方仍有着300多公里的距离,夫妻俩并不能经常见面,只能在辛苦了一天之后通过电话互报平安。在内蒙古的一年里,陈贤共办结85件案件,为当事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曹旭办理民事、刑事、劳动仲裁案件共31件,代书46份,接受咨询141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
2016年7月,陈贤和曹旭再次奔赴新疆乌鲁木齐头屯河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进行法律援助工作。
而今年,陈贤第4次递交申请,她要继续她的法援志愿者之路!
陈贤说:“当我看到那些绝望、无助的老百姓找到我,因我尽心尽力为他们提供的法律帮助,他们脸上露出灿烂笑容的那一刻,我觉得我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 文:巩伟
李翔:法律援助到异乡洒向山村都是情
李翔,是来自宿州黄淮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年轻律师。在宿州市有不错的收入,工作之余还可以照顾家人,但是去年7月份,他却义无反顾的报名参加“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来到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来到这偏远的山区,无偿提供法律援助。
在援助地,李翔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交通。李翔说,这里的村镇有的距离县城要5个小时的车程,而走山路也成了工作的一部分,因为许多地方山路崎岖,即使通车也只能缓慢行驶。李翔援助过的一位当事人住在沿河县夹石镇,离县城虽然只有40公里,开车却要近两个小时。
在做援助律师的过程中,李翔重新认识了这个职业,也重新认识了自己。
李翔说,最大的体会是,每帮助老百姓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心里面都特别舒畅。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做法援律师近一年的时间里,李翔一共办理了近40起案件,涉及各个方面,目前没有一起案件引起当事人的不满。
背井离乡,远赴贵州,无私奉献自己的所学,为中国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李翔的选择,让人敬佩。 文:谷鹏程 戴文韬
赵荣毅:我在海岛普法两年
赵荣毅,一名安徽亳州的普通律师,2015年7月,加入“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如今他已在服务地海南省琼中县做了2年法援律师。
琼中县位于海南省的最中部,也是当地经济最落后的县区,当地的一些农村,不仅不通公路,有的甚至手机都没有普及。
赵荣毅说,来到驻地的第一印象让他记忆深刻:许多方面都很落后,特别是法律意识,很多民众不知道怎么维护自己的权利,解决方式往往就是打架。
鉴于这种状况,赵荣毅不仅仅代理案件,他还积极义务开展普法讲座,到学校、社区等宣传法律知识。
2016年6月,海南省司法厅、省法律援助中心开展了“绿岛法援走进黎村苗寨”专项活动,赵荣毅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面对面的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答疑解惑。
在过去的一年里,赵荣毅律师一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诉讼案件300余件,其中判决100余件,援助1500多人,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赵荣毅说,作为一名律师,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运用自己所长,服务真正需要法律帮助的人,才能更好体现律师职业的价值所在。 ·丛文·
齐桃红:勿以善小而不为
齐桃红,来自池州市东至县,安徽安东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去年报名参加了“1+1”法律援助行动,她的援助地是在青海省的贵南县。
贵南县,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海拔3100米,孕育了汉、藏、回、蒙古、土家等12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到全县总人口的76.5%。
一年来,齐律师共办理的案件共有43件,离婚案件居多,未成年人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也不少。
齐桃红说,这里的居民淳朴而真诚,就是法治意识淡薄。工作之余,她会到学校给孩子们上法治课,也会穿上藏服,到居民家里开展法律宣传。
她用自己真诚、理性和耐心,帮助了青海贵南县的老百姓们,让当地的老百姓倍感亲切。
贵南县司法局的工作人员说,以前我们不能在办公室等着,需要主动去找案源,然后完成工作任务,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许多当事人会主动到法援中心来申请法律援助,这是最大的改观(就是大家会主动的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居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
也许这不是齐桃红一个人的功劳,但勿以善小而不为,法援志愿者到过的地方,法治的种子正悄悄萌芽。 ·方丹王驭·
余孝寅:援助他人成长自我
余孝寅,来自安徽阜阳的律师,去年7月,他来到贵州省瓮安县法律援助中心,成为当地的一名法律援助律师。
瓮安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离省城贵阳约两个小时车程。
他刚到翁安的时候,这里甚至连一家律师事务所都没有。几个月之后,才有了一家规模不大的律所。当地的律师也比较少,所以,法律援助中心就承担了很多法律事务工作。
一年的法援工作,余孝寅接待的法律咨询人数达到了上千人,办理法援案件60多起。
在支援期快结束的时候,余孝寅有很多的感悟。
虽然代理案子不收律师费,但余孝寅还是觉得无比充实和快乐。在法援的一年时间里,他完成了一次成长与蜕变。
他说,每帮助一个人,每帮助一个家庭,每每听到朴实的话语,他都会发自内心的高兴。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脚步会被各种因素牵绊,有时会迷失,可是,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为什么要出发。
经历过才会懂,余孝寅想告诉同行们,如果觉得压力很大,如果对自我产生了怀疑,不妨试着参加法律援助。
在做法援律师、做公益事业的过程中,余律师对职业、对自我,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带着这种认识,再回到工作岗位,相信他一定会做得更好。 文:李光磊 姜大为
王艳:越过山丘才发现有人等候
她是来自皖北的姑娘,翻山越岭,千里迢迢来到贵州的山区,为的,就是能够帮到山那边需要帮助的人。
王艳,是安徽镜远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去年她报名参加了“1+1”法律援助行动,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无偿提供法律援助。
最开始,王艳以为困扰她的会是语言和文化,但万万没想到,最先出问题的,是她的身体健康。先是水土不服导致的拉肚子一个月,随后,办案乘车行进在连绵起伏的山川和陡峭险峻的峡谷边缘,又遇上了晕车的麻烦……
为了克服语言的障碍,王艳每天下午下班后就到农贸市场听当地人聊天,然后经过两三个星期,才慢慢适应。
在少数民族地区,习俗和称谓上也有很多讲究。王艳在办理一个又一个援助案件的过程中,过了文化这一关,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套用一句歌词,越过山丘,才发现有人等候。
对于这一段法律援助的经历,王艳很感慨,也很自豪:用法律武器去帮助他们,虽然艰辛和不易,可是非常满足。
不求回报,翻山越岭来到偏远山区,奉献自己的青春,只想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王艳和所有法援律师一样,奉献精神值得敬佩!文:谷鹏程 戴文韬
田金好:让法律的阳光照亮这片土壤
田金好,来自安徽省淮南市,他在甘肃省甘南州的迭部县做了一年的法律援助工作。
去年7月份田金好报名参加了“1+1”法律援助行动,来到了甘肃迭部县。原本他打算在这里再待一年,然而80多岁的老母亲突然病情加重。田律师说,能不能继续服务,还要看老母亲的病情。
迭部县位于甘肃省南端,离兰州将近500公里,开车需要七八个小时。这里也是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平均海拔有两三千米。刚来到这里,在山路上开车时,田金好经常是一身冷汗。
一年下来,田金好非常感慨,他说,这里许多居民法治意识不是很强,很多事私下就解决了,现在他们能回归到法律的框架内解决问题,我觉得也是个进步。
要让法律的阳光照亮这片土壤,任重而道远,为此,他一直在努力。
一年时间,田金好律师克服了交通不便和语言障碍,马不停蹄,走访了很多村子,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在这片土地上,他已经播撒下了法治的种子,这也是最让他欣慰的事了。
在一千多公里外的家乡,家人正等着田金好,他回乡的日子越来越近。但是,法援的传承仍在继续。文:詹长沙 汪浩 王加伟
纪小彦: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去年3月,宣城律师纪小彦偶然得知了“1+1”法律援助行动,就报名参加了。
纪小彦说,既然做这个事情,就到最艰苦的地方!她报名的志愿服务地是西藏和新疆,最终,她被分派到了新疆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做法律援助工作。
纪小彦今年53岁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2010年,纪小彦的丈夫因病去世,之后,纪小彦就和儿子相依为命。千里迢迢的跑到新疆,对于她和儿子都是艰难的决定。
新疆地广人稀,10月份之后就开始下雪了,路很不好走。纪小彦介绍,有时到当事人家去,要翻雪山,从雪地里过,走一两个小时,来回就要一天的时间。
在新疆,除了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纪小彦还帮助当地群众调解家长里短的纠纷,她在安徽做过八年的司法助理员,对于调解纠纷很有心得。在工作之余,她经常去看望一位盲人,一个月看望一次,买点米面油,帮忙照顾生活。
纪小彦说,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一点事情,发挥一点作用,觉得很欣慰。
工作了一年,她总共办理了70多个案子,还参与了不少案件的调解,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的同事说,纪小彦说服教育别人很有经验,法律和实际结合的特别好。 文:王建 徐临峰 齐先国
魏建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魏建华,来自六安市舒城县的律师,去年报名参加“1+1”法律援助行动,服务地是青海省的黄南州。
魏建华一开始打算做法律援助时,家人并不支持,怕她在这边适应不了,但她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来到黄南。她说,这边法律资源紧缺,我想来看一看,想帮他们做点事情。
黄南州海拔高、气候干燥,对于一直在南方生活的魏建华来说,很不习惯。还有一个难题就是语言不通,魏建华介绍,这开庭用藏语,从头到尾她全部是靠翻译。
魏建华说,在黄南州,她处理的案件不算很多,但每一件都历历在目。
居民老杨,因为妻子在救护车上意外去世与医院发生纠纷。魏建华接手案子后,进行了深入调查,最终,法院采纳了她“是院方的责任,导致老杨的妻子失去了最佳抢救时机”的辩护意见,为老杨争得了赔偿。老杨特地赶制了锦旗送给魏律师,上面写着“捍卫正义维护公平”。
如今,老杨的儿子面临离婚,老杨还是想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件事,魏建华觉得很开心。
离别在即,她很舍不得,但也很开心欣慰。
魏建华解释说,开心的原因是“改变”,以前这里的人们不懂法、不用法,现在这里已经有很多像老杨一样的人,开始学法、知法,并且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了。 文:方丹 王驭
耿军:不忘初心法援荔波
耿军,来自安徽省会合肥的一名律师,2016年,他告别优越的城市生活,成为一名“1+1”法律援助志愿者,来到贵州省荔波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这里的居民提供法律援助。
荔波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这里的律师资源非常紧缺,到目前为止,这里还没有一家律师事务所,耿军的作用在整个荔波县司法系行政统显得格外重要。
荔波法援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耿军来了之后,给我们的帮助非常大,去年全年承办的案件240多起,给群众解决了好多困难。
耿军还和许多当地人成为了好朋友。当地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吴双孔的姐姐遭遇车祸,在赔偿问题上无法与肇事车主达成一致,最后,是耿军帮他们解决了问题,吴双孔和耿军就这样熟识了。鉴于县里的情况,耿军就和吴双孔商量,把法律知识带进课堂,给孩子们做法律方面的启蒙,播下法治的种子。
他的课堂生动活泼,会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更加清楚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现在,耿军的援助期限快到了,不少居民都舍不得这位大个子律师。
耿军说,现在荔波的居民法律意识正在慢慢提升,他们也感觉到了,法律武器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他们的权益。文:李光磊 姜大为
法律援助,一直在路上!
贵州、甘肃、青海、新疆、海南……办理法援案件815件,提供法律咨询7604人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2900余万元……11位安徽法援律师的感人故事,诉说着安徽律师、安徽司法行政人为法治中国建设所做的无私奉献。
安徽省司法厅选送的第九批10位安徽律师:陈贤(安徽天定律师事务所)、张丽萍(安徽徽商律师事务所)、田金好(安徽孟德春律师事务所)、花君(安徽徽瀚律师事务所)、郭兴进(安徽皖宁律师事务所)、孙昌俊(安徽瀛鼎永诚律师事务所)、卜实(安徽瀛鼎律师事务所)、宋海燕(安徽滨阳律师事务所)、陈辰(安徽山石律师事务所)、黄明轩(安徽长城律师事务所),又已踏上法律援助服务祖国边疆的征程。
在这里,祝愿他们每一位都能工作顺利,再创佳绩!因为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法律援助薪火相传,帮助更多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