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文版 >> 行业要闻 >> 业内动态
上海律师入职门槛将提高
日期:2014-04-01    阅读:7,503次

  3月29日,北京、上海、深圳同时召开律师代表大会,三地2013年的律师业务数据全部出炉,上海律师以人均创收56.3万元位列首位。看起来在上海当律师很风光,其实今后在上海当律师越来越难。今天,在上海律师协会第九届律师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上海律协会长盛雷鸣表示,将提高上海律师的准入门槛,控制不合适人员进入律师队伍。 

  2013年全国律师创收473亿元。截至2013年年底,北京有律所1782家,执业律师23776名,创收97.61亿元;深圳有律所459家,律师人数7892人,创收28亿;广东有律师2.5万名,创收70亿元;上海有律所1222家,律师16692人,创收89.1亿元,人均创收56.3万元,位列全国首位。上海全市律师业务创收同比增长18.5%,人均创收同比增长11.5%,贡献税收约13.5亿元。 

  上海律师协会会长盛雷鸣在报告中讲到,近年来上海律师队伍发展壮大的势头迅猛,从2011年3月的约12000人到目前的近16000人,三年间增长了约4000人,增速是非常快的。律师人数固然是衡量律师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但其增长应当与法律服务市场的进步相适应,应当是适度、有序的,而不是盲目的、无序的,否则对律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隐患。 

  作为行业组织,律协应当加强对行业发展的宏观规划,保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2013年起,上海律师协会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行业的准入考核,适当控制不适合从事律师职业的人员进入律师队伍。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针对部分新入职律师,为了争抢业务,采用了一些不够妥帖严谨的方式,破坏了行业规则,且有损上海律师整体形象。 

  今后,上海律协将研究制定更为科学的上海律师业发展规划,不单纯追求数量上的发展,严格执行相关考核规定,以期有序引进优秀法律专业人才。这意味着,在上海,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做律师,当律师的门槛将提高。 

  盛雷鸣还在报告中提到了,2013年律协为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有效改善律师执业环境所做的一些工作。比如,市律协与市公安局共同确立机制解决“会见难”,除了增加会见室等外,律师会见时带电脑的问题也将很快得以解决。在与检察院的合作共建中,“上海检察门户网站律师预约平台”已经确保律师随时随地在第一时间掌握案件信息。在与法院的沟通工作中,不仅切实解决了“立案难”,还在全市法院全面部署了“律师一卡通”绿色通道,律师凭二代会员卡就可以刷卡进法院,避免了以往的安检程序,有效推进了职业共同体建设,提高了律师的尊严感。此外,有关“执行难”问题的改进也进入讨论和磋商环节,市律协提出的统一全市各法院诉讼保全的担保条件,以及加强和改进对涉诉讼类审计、拍卖、评估等中介单位的监督等问题,市高院近期也将出台相关规则和措施予以解决。律师在诉讼中的执业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虽然律师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困扰上海律师业的发展。一是现在现代法律服务市场的开拓方面难以取得重大突破,亟需借上海自贸区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之机,将拓展律师法定业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律协已经设立了自贸区法律服务研究中心,今后将通过研究中心平台向各部门建言献策,力求将法律服务纳入公司备案管理等环节的必置程序;二是律师行业高端法律服务人才相对紧缺,紧缺人才的缺口单靠律师行业内部的继续教育培训和零星送出去培养还很难解决,这已经成为制约上海律师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亟需政府部门从政策上给予扶持。据悉,全国律协在涉外人才领军人物的培养计划中,财政部拨款达380万元。 

  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善和也在发言中指出,上海律师业在快速发展中,要关注人才问题。他指出,上海一方面要大力关注培养本土律师,不断推出知名律师和精英律师,另一方面要关注“走出去”,培养国际化律师人才。目前,中国国际化律师人才队伍严重不足,我国从事涉外法律业务的律师约3000人左右。其中,能够独立办理涉外仲裁、涉外贸易诉讼的律师不足200人,能够办理“两反两保”等案件的律师不足50人,能够在世界贸易组织参与诉讼的律师不足20人。在克服国际法律服务人才短板的问题上,上海责无旁贷。



来源:上海法治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