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微风不燥、趁阳光正好,是否应该走一段从未走过的路、去看看曾经在梦中出现过的宁静苍穹?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或许都在期待一场触及心灵的旅行。凡尘俗世中,快节奏的生活像一张巨大的网,而短暂的假期,尤如锋利的匕首,能生生地把它割开一道缝隙,让我们自由呼吸。
有人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那么肯定还有日后的苟且。so,我们更需要诗和远方。
西藏,有诗!西藏,够远!所以,我要去西藏。
人一辈子总要去西藏走一遭,哪怕是“遭罪”的一遭,也要勇往直前。雪山、湖泊、转金筒、喇嘛庙、飘扬的五彩经幡、还有质朴藏民脸上的那一抹高原红……,西藏的每一个元素都让人神往。西藏是惊艳的,它有太多神秘而又让人着迷的地方,而与我们看惯了的烟雨缥缈的江南,将会有多大的不同?期待又期待!习惯了答辩状、代理词的格式,是否能一键重启华丽词汇,以记录旅行的点滴美好?
悸动的心开始各种攻略。
当要求掌柜的推荐一本书以解旅途之乏时,他毫不犹豫地给了我《西藏一年》一书,飞机上,恶补。
震舟律师团一路向西。为了适应高原环境,减少高原反应,我们的第一站是海拔2000多米的西宁,还好,无恙。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将在我们面前揭开神秘面纱,虽天公不作美,但飘落的雨滴丝毫浇不灭小伙伴们的热情。瞧,我们的鲍小咩&沈姑娘,此时她们不再是职场小丽人,而是青海湖边欢快的舞者、青藏公路上跃动的精灵。
还没到西藏,沿路已领略了文成公主当年经青海进藏留下的历史痕迹。我们无法妄自揣测当初芳龄16岁的文成公主,身负和亲使命远嫁荒芜之地时是喜是悲,但若能知晓其泽被后世之举能让万民敬仰,心中是否会稍加释怀?
坐上绿皮火车,我们的西藏之旅才算正式开启。始发西宁的火车,途经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终点拉萨,全长1956公里。虽然“震舟”大小伙伴们一年一游,但22个小时在火车上同吃同住还是第一遭,进藏的热情,在打包的牛羊肉和青稞酒中洋溢开来。酒足饭饱,王胖胖的呼噜声,为夜行的火车增添了些许节奏感……
迎着晨曦,我们在“况且况且”的火车中洗漱,随着海拔升高,个别小伙伴开始出现不适症状。接近唐古拉山口时最高海拔5072米,任我们怎么言之以吴侬细语、行之以婷袅碎步,高原反应还是不请自来。小伙伴们有呕吐的、流鼻血的、吸氧的,除此之外,能歪歪叽叽靠在铺位上,算症状较轻的了。坚持就是胜利,大家相互打气,沿途的雪山、湖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美景,似乎让我们的高原反应减轻了不少。
终于到达拉萨,日光城的美名真不是盖的,晚上9点半夜幕才悄然降临。洗个澡美美睡一觉,精力才会更加充沛!
身临其境,红山上的布达拉宫不再是人民币上的抽象图案,随处可见的藏民,不停地摇着转经筒,也摇着他们对来世的期待。仓央嘉措,曾经入驻布达拉宫的雪域之王啊,如果有轮回,你是否只愿做流浪在拉萨街头的最美情郎,寻一女子,吻你之眸,遮你半世流离?因为有了仓央嘉措,作为藏传佛教圣地的布达拉宫,似乎多了一份诗意。
大昭寺,因供奉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进西藏,目前为止世界上保存完好的释迦牟尼十二岁唯一等身佛像而闻名世界,也是藏民一生必须朝拜的圣地,寺外随处可见叩长头的藏民。作为普通游客,我们只能站在隔离栏外远远朝拜,当我们带队领导以普陀山信徒名义请求进入释迦牟尼佛像内殿参拜时,理所当然地遭到管理人员的坚决拒绝。随后,我们一行人进入到药师佛处参拜。这时,人群突然开始涌动,原来一群藏传佛教大师前来开启佛龛给药师佛像添描金粉,我们激动地对着佛像虔诚行礼。当添描金粉完毕,大师竟然允许我们带队领导关闭佛像门,而我们带队领导“得寸进尺”,又折身返回释迦牟尼佛像外殿,不知是管理人员被他的真诚所感动,还是刚才药师的佛力加持,管理人员竟然同意我们进入内殿,近距离参拜释迦牟尼等身金像。地陪导游得知后,惊讶地说她从事导游多年,也未曾享有进入内殿的礼遇。这是何等的殊荣啊!
西藏旅游,用“眼睛上天堂、身体入地狱”来形容似乎不为过。还沉浸在火车过唐古拉山口的高原反应后怕中,我们却妥妥地观赏了羊湖和海拔5000多米的卡若拉冰川,只能感叹人的潜力无限。当年红极一时的《红河谷》,即是以羊湖和纳木措为背景,大巴车上重温电影,不一样的感受。
纳木措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美得令人窒息,白云似乎近在咫尺,一触手即能扯下一片,冰雪中摇曳的格桑花如此倔强地盛开着,湖面飞翔的红嘴鸥传递着祥和。小伙伴们已完全融入湖天一色的雪域高原风景中,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进藏前,曾听闻体质越好、高原反应越强。进藏后,导游说,西藏是一个免费体检站,如果高原反应强,则意味着身体在示警。结束行程之前,突然有一种冲动,想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为此次的西藏之行留下永远的纪念,偶遇晨起散步的带队领导,于是,60后&70后,在拉萨河边、在雪山下,以7秒44的平均配速跑完了2.63km,一个漂亮的矩形,一切安好!留守的90后驰哥幽幽感叹:“你们年轻真好!”
返程的飞机上,重新翻阅《西藏一年》,似乎有了更多感悟。作者以八个不同身份藏民一年的生活为主线,描写不为我们所熟知的天葬、喇嘛、宗教,甚至兄弟或父子共娶一妻的风俗等,也算是弥补短期旅游的遗憾。
西藏,不是神秘莫测的香格里拉,也不是等待被救赎的荒蛮之地。如同腾在半空稀薄的氧,是为驱逐心中红尘的杂,留下一世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