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边凌洁
对于律师来讲,专业培训就像氧气,为执业注入营养和动力。近日,“浙中律师学院”、“嘉兴市法律实践教育基地”相继成立,我省各地律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纷纷联手高校,探索适合我省律师教育的新路径,为律师成长营造一片“森林氧吧”。
“浙中律师学院”搭建新式协作平台
10月21日,由金华市司法局和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建立的“浙中律师学院”挂牌成立,这是浙中首个律师学院。
“浙中律师学院是金华市司法局依托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建立的一个‘虚拟学院’,分别在金华市律师协会、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挂牌。”金华市司法局副局长朱高瞻介绍,今后,双方将协商制定年度研究课题、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开展各类研讨会、论坛和培训班,提高律师专业技能和法学院师生的法律素养。
近年来,金华市律师事业迅速发展,全市共有134家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1192人,但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仍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杭州、宁波等大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以至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很多原本在金华执业的律师或在金华求学的法科生最终都流向了大城市。
“律师的教育培训严重滞后,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朱高瞻说,“浙中律师学院”为浙中法律界人士提供了一个新式协作平台,利用浙江师范大学的法学教育资源,不仅能加强法学研究与律师实务的交流合作,还能帮助律师开展理论研究、业务交流、专业培训等。同时,金华市司法局将充分利用该平台开展律师管理创新、业务领域拓展、行业扶持政策、律师执业环境等项目的合作研究,为浙中律师业发展发挥理论先导作用,助推金华乃至整个浙中城市群律师业的健康发展。
“法律实践教育基地”开辟律师培养新思路
就在“浙中律师学院”成立的4天前,嘉兴市律师协会和嘉兴学院文法学院也携手建立了嘉兴市首家法律实践教育基地。这是嘉兴市将律师队伍纳入市人才培养规划之后,又一提升律师行业品质、加强律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
嘉兴市司法局律管处处长、市律协秘书长仰金贤说,建立这个基地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律师参与学校的法律实践课程教学,以学生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律师可以利用法学院的教育资源,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在法律学者的帮助下,深化对新型法律业务的课题研究,扫清实务中的盲区。
据了解,嘉兴市律协和嘉兴学院文法学院在合作协议中约定,双方将互聘师资,参与学校的法律实践课程教学或协会的法律理论及实务培训;同时,深化课题研究与新型律师业务合作,推行“一对一协助制”。
“学者与律师开展‘一对一协助’很有好处。比如,律师在执业中碰到了新问题,就可以求教于学者;学者也可以根据律师的实务问题,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让理论研究不再‘闭门造车’。”
仰金贤说,法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立,为律师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新思路。嘉兴市将依托基地建设,不断提升法律服务层次,促进青年律师成长。
记者调查:律师行业与高校
协同培养成趋势
记者调查发现,律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与法学院校的联合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省律师教育培养的发展趋势。
早在2011年11月,宁波市司法局与宁波大学法学院共同建立了全省首个律师学院;今年9月,浙江省律师协会与浙江工业大学联合成立了浙江工业大学律师学院,下设刑辩分院。随着此次“浙中律师学院”、“嘉兴法律实践教育基地”的相继成立,“实践派”与“学院派”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
省律协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培养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不仅有利于探索更为专业化、精细化的律师培养方向,更有利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现代化的律师专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