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文版 >> 行业要闻 >> 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大公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旺荣——建立稳定的农民工文化保障机制
日期:2013-01-16    阅读:1,808次

  关注农民工的群体文化,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十分重要。因此,建立稳定的农民工文化保障机制,把农民工文化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可以满足农民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且有利于他们尽快融入城市,成为城市和谐文明的一员。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工没有文化消费的时间和条件。文化素质不高,紧张而高强度的劳动,相对陌生的城市生活,使得大部分农民工基本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生活。目前有限的娱乐设施更多的是迎合高收入城市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由于农民工工资收入普遍不高,没有承受参与这些文化生活的经济能力,因此城市归属感低。

  由于缺乏人性关怀,造成一些农民工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有喜无处分享,有乐无处表达,这样长年的生活方式,容易造成他们心理的孤独和精神的空虚。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逾八成农民工主要靠睡觉、闲聊打发闲余时光;近六成农民工对文化生活现状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目前,各级政府虽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给予了一定关注,但总体上看,包括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的文化需要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建议:

  1.建立新型的农民工文化服务体系, “小政府,大社会,强管理,优服务”是政府在农民工文化建设中应该遵守的规则。政府应向农民工群体转化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同时把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公共服务范畴,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职能。

  2.政府应经常性地办一些免费或低收费的娱乐活动,设立一些面向农民工的娱乐服务场所,降低门槛,或采取供应低价服务券等办法,丰富农民工的生活。同时制定鼓励服务农民工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对为农民工提供专场演出的文艺团体和影剧院给予补助。

  3.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逐步打造“步行15分钟文化设施服务圈”,鼓励和引导农民工融入社区,使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不断增加对农民工的可持续吸引力和凝聚力。

  4.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在用工企业建立心理咨询室,帮助他们缓解工作压力。同时,利用传媒,消除城市人对农民工的误解和歧视,构建平等的社会平台,减轻城市人对农民工的排斥心理。

  5.鼓励和引导农民工加入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农民工文化建设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使工会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助推器”。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职工学校、工人文化宫等重要场所,努力为农民工提供适合他们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文化设施、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服务,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感受文明、享受文化、接受教育。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