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文版 >> 文化建设 >> 散文随笔
戏说“恺撒大帝”
作者:浙江君安世纪律师事务所 俞 瑛   日期:2017-10-13    阅读:6,480次
  日本女作家盐墅七生所著的《罗马人的故事》总共有15册,她以一年一册的进度,写了整整15年,却以两册的篇幅来专写“恺撒”。我通读下来,内心对恺撒的感受,只能用“干净利落、言行一致、宽容豁达、运筹帷幄”等溢美之词来形容。
  窃以为,恺撒是一个干净利落的人,所以我也拟模仿他的作派来呈现“我眼中的恺撒”。恺撒是一个成就伟业的人,他生前虽未“称帝”,但他完成了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改造,基本奠定了罗马帝国的疆域和根基(现在很多西欧大国亦以恺撒征服之时为其文明的开端),因此被后世称为“恺撒大帝”。但我今天并不是来评论其政治成就的成败得失与功过是非,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已经汗牛充栋,见仁见智,各有其理。而我是借着盐墅七生已经搭起的平台,以女性温和的视角,来戏谈“恺撒”其人。
  与一般“天才”的成长轨迹不同,恺撒是在40岁才开始“崛起”,而40岁之前,其在上流社会中是以“花花公子”闻名,而这又体现在其与女人还有金钱的关系中。
  撇开历史上最有名的恺撒和埃及艳后的情史,恺撒一生有很多情人,而且大多是元老院议员的妻子(据历史学家统计,当时元老院有三分之一的议员的妻子与恺撒有染),其中就包括庞培和克拉苏,并且这种关系似乎是众所周知。但让人叹服的是,不仅恺撒众多情人中间没有任何人对他心怀怨恨,而且恺撒与情人的丈夫之间亦未酿成丑闻,相反,庞培和克拉苏还一度与其结成“三头同盟”,精诚合作。后来,当恺撒远征高卢,并军功卓著的时候,很多上流社会的子弟都渴望在恺撒手下参军,恺撒事实上承担起把以前情人们的孩子培养成为优秀武将的任务,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我想,恺撒是善于处理错踪复杂关系的人,并且遵从善缘善果原则,这从其与女人的关系就可见一斑。
  至于恺撒和金钱的关系,恺撒一直到高卢战争第六年(其已经47岁时),才开始转亏为盈,也就是说,恺撒前半生是靠“举债渡日”。恺撒对金钱的态度,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俯视”。恺撒年轻时,曾被一群海盗俘虏,当这群海盗开价20塔兰特赎金时,但恺撒却大笑地将赎金额提高到50塔兰特,而恺撒通过这种策略,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另一方面,克拉苏曾因为对金钱不择手段而被社会各阶层诟病,但其为何能成为恺撒最大的债权人,并且在恺撒一次次面临财政危机时,都能进一步放债资助或者提供担保,这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总而言之,恺撒在前半生,无论自己消费(购置昂贵的托加、藏书、取悦情人),还是用于公益(也是基于野心),包括举办各种竞技比赛、自费组建军团征服高卢地区和日尔曼人、扩建罗马广场等等,都是通过“举债”完成。
  盐铁七生评述,他虽身为借贷者却是“强势的债务人”,能让克拉苏一直以金钱援助的人唯有恺撒,他是以他人金钱成功推进自己事业的人。另外,不得不讲到的是,恺撒在征服高卢过程中,慢慢财政危机扭转,从后世的分析,可能是“恺撒将征战换来的称霸高卢的通商的权利卖给了罗马商人”,但盐墅七生借用一位共产主义者布莱希特之口,又一次为恺撒的金钱态度辩解“他对金钱并不渴求,他并没有打算将他人的钱据为己有,而只是单纯地没有区分他人与自己的金钱罢了。他的举动是以每个人都是为了帮助自己的观点为前提而行动的。他对金钱的超然态度往往也能够感染债权人,从而使债权人没有任何不安与担心。他的泰然自若令我惊叹。”虽然,我也认可,这中间有盐野七生个人对恺撒的某种崇拜和偏爱,但恺撒生前未购置豪华私宅,死后亦未有精心准备的墓地,仍是有据可查的。
  恺撒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建树,是举世公认的,虽然后人对“罗马帝制”建立颇有微辞,但我仍然倾向于认可野盐七生的观点 ,这里面恺撒的个人野心是次要因素,重要的以“元老院”为代表的罗马共和制已成为阻碍时代文明前进的障碍,而恺撒通过“独裁”的形式给予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人民公民权,这与罗马建国初期以及其他国家君主制“王政”并不相同。这里面有两个小插曲,我认为可以作为我上述论点的依据。
  第一件事情,恺撒在政治上尚未成熟时,曾策划过一场“告发元老院议员拉比留斯”的审判,罪名是37年前这位议员为首的元老院曾镇压护民官萨图纽斯以及其派系,其利用“元老院最终劝告”后成为刽子手,不承认萨图纽斯以及其下属公民具有控诉权和申辩权,未经审判就将他们杀害。此次控告虽以失败收场,但恺撒是要通过这次审判来彰显“元老字院最终劝告”的不合法性。显然当时的恺撒已经拥有“公民未经审判不得被杀害”的现代人权观念。
  第二件事情,恺撒初任执政官时(时年40岁),开创“执政官通告”制度,即将元老院会议中所进行的议事、讨论和决议等,在会议第二天全部张贴在罗马广场的墙上,而以往元老院所进行的讨论和决议都是关起门来举行的,这对元老院来说又是一种打击。后世学者称此为新闻传播的开始,显然恺撒已经具备让政务信息公开透明的现代执政理念。
  然而,恺撒最终遇刺,总共有14人参与(有一种说法是包括了60名元老院议员),这其中既有被恺撒宽恕的敌人,亦有恺撒信任和赏识的下属(甚至有其指定的遗嘱继承人),共受23处剑伤,虽然已是遥远地回望,我仍然很是不安和惋惜。我想以后如有机会,我会寻找更多的资料来全面地看待这个事件。
  最后,我想套用恺撒的一句话,作为此文的结语“无论结局如何恶劣,一切的源初仍是善意”,这可以成为我们理解事件的一种角度,不是吗?



责任编辑:李军委